-
陈柱子:从紧缺社会到泛滥社会的商业变迁
- 原创
- 陈柱子
- 2018-02-24
-
一
在紧缺社会里,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,即使所有人都转为劳动人口也无法养活自身。比如100个人劳动只能生产出80个人的口粮,却要养活200个人。
人类需要解决“生产力低下、产能不足”的前提下如何分配的问题:分给谁?分多少?……
所有的人类规则(大到政治、道德、经济、军事、商业……小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),都是在协调和竞争“能被分到、分多一点”的资格。
鼓励节约让更多人有机会分到,提倡公平以缓解心理的焦躁;优化效率以推动生产更多;零和游戏论者则崇尚通过军事或者经济战争来强势分配;儒家提倡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却并没说最后不够分怎么办;佛祖鼓励大家素食寡欲从心理上超越这个问题。
生存资源不够分,最后的结果是确定的:只能保证一部分人能分到。当有足够多的人、足够长时间都分不到时,结局就是社会系统崩塌,以及崩塌之后重新来过。人们所有的尝试和努力,从个体而言是力争自己进入能分到的那部分,从人类整体而言只能延缓崩塌的速度。
直到工业革命、互联网革命之后,生产力爆炸,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。
二
现在,人类可以生产出足够所有人赖于生存的物资。所有硬性需求被过度满足。产品(包括实物、信息或服务)开始泛滥。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泛滥了。高品质的产品也泛滥了。
所有显性需求被满足之后,勤奋的企业家们又不断挖掘潜在需求,继而创造出新需求。但是所有能被市场证明的需求,都会在极短时间内就被极大供应、迅速泛滥。
生产力水平太高了。现在只要人类愿意,20个人劳动就能生产出1000个人的口粮,但只有200个人消费,由此人类进入了过剩(泛滥)社会,标志就是肥胖替代饥饿成为人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。
泛滥社会里,人类需要解决“生产过剩、消费不完”的前提下如何分配的问题:优先分谁家生产的?分多少?
现在,人们在竞争的是:自己的产品被优先分配出去的资格。不管怎么分,最后的结果是确定的:有大部分产品没机会进入到分配序列,只能被浪费掉。
从个体而言,每个人力争自己进入“能被优先分出去、分更多出去”的资格。
而从人类整体而言,几千年来协调和竞争“能被分到、分多一点”资格的人类规则(大到政治、道德、经济、军事、商业……小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),会变迁为协调和竞争“能被优先分出去、分更多出去”的资格。
三
商业的主要矛盾,似乎不再是做出优秀的产品,而是要打造出连接人群最多、成本最低的选品机制。优秀产品和垃圾产品一样泛滥,混杂其中,识别筛选已经成为一件负累。
在足够的泛滥面前,普罗大众趋向于采用的是最懒惰、而不是最便宜的选择方式。此时别再说性价比,即使免费、甚至贴钱能送出去都是大本事。只有最简化的选品机制,才能竞争到“能被优先分出去、分更多出去”的资格。也许这就是从无印良品到米家有品的变迁逻辑,优选本身就是越来越大的需求。
理论上,像乔布斯发明智能手机创造新需求那样的商业机会永远都存在。事实上却越来越难,而且即使发明了出来,竞争者上跟进速度也越来越快。在足够发达的生产力面前,只要证明确实有市场,门槛变不值一提。甚至特斯拉还没来得及完善,已经有满大街的新能源汽车了。
还有另外一种变迁的方式,就是创造出幻相、妄念、欲望,需求无边无际,这样就永远都无法彻底满足,也就不存在“供过于求”,更不可能泛滥了。
微商似乎结合了这两者。一方面,创造了永远无法彻底满足的妄念;另一方面,朋友圈和微信群的信息分发、送达效率,远远大于既往所有的信息分发模式。即使是垃圾产品也能在海量的点对点触达中秒没,来不及分辨。
竖屏思维也是这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小不点。信息生产得更多、更全面、更漂亮,已经不是主要矛盾。主要矛盾是让信息送达。
毕竟,以后所有规则,都会变迁为协调和竞争“能被优先分出去、分更多出去”的资格了。
- 上一篇:陈柱子:才华并无卵用
- 下一篇:陈柱子:产品的传播性比实用性更重要